日期:2025-07-02 11:38:26
号称要与中国脱钩的美国国防工业,竟然有近10%的一级供应商是中国企业!这个数字来自专业分析公司Govini的年度报告,他们用五角大楼的采购数据库算了一笔明白账:从核武器到导弹防御,中国制造已经渗透进美军最敏感的领域。
更讽刺的是,在核威慑现代化这种绝密项目里,中国供应商占比(8%)比英国(5%)、日本(3%)这些盟友还高。
仔细看这份报告简直处处打脸。美国政客天天喊着要供应链"去风险化",结果军工供应链比民用领域更依赖中国。导弹防御系统11%的一级供应商在中国,太空领域8%,这还只是明面上的数据
要知道军工供应链像俄罗斯套娃,一级供应商下面还有二级三级,实际渗透程度可能更惊人。最要命的是,这些中国供应商卡住的关键节点,往往是小企业生产的特殊零部件,就像芯片行业的光刻机,短期根本找不到替代。
报告里有个细节特别值得玩味:美国军工体系已经僵化到连乌克兰战争的需求都应付不来。想想看,俄乌战场才消耗多少弹药?
要是台海真打起来,美国军工厂商连现有订单都交付不了,更别说战时暴增的需求。军工复合体那些巨头们吃着垄断红利几十年,现在连基本的生产效率都保证不了,洛马、波音这些老牌军火商该脸红。
更深层的问题是整个产业结构的畸形。表面上美国有庞大的军工体系,实际上被五角大楼喂肥的只有十来家巨头,下面全是风雨飘摇的小作坊。
这些小微企业用着上世纪的技术,靠着六七十岁的老师傅手搓精密零件,利润薄得像张纸。中国随便一个供应链波动,就能让美国某款战机的生产线停摆。这种"头重脚轻"的产业结构,比单纯依赖进口更危险。
说到关键矿产和专利依赖就更扎心了。美国导弹用的稀土、战斗机用的特种合金,原料大多要过中国的手。更可怕的是技术依赖——中国在部分国防相关领域的专利数量已经反超。
这意味着未来美国开发新武器时,可能连图纸都要看中国脸色。当年用瓦森纳协定卡中国脖子的美国,现在自己反倒成了被卡脖子的那个,历史这出反讽剧真是精彩。
当然也有人会说,全球化时代供应链你中有我很正常。但问题在于,美国在国防这么要命的领域都没做好风险管理。报告里提到个清醒的观点:完全排除中国供应链不现实,关键是要区分"致命部件"和"普通部件"。可现实是五角大楼连自家供应链里哪些环节会要命都搞不清楚,这管理水平简直灾难。
现在最尴尬的是特朗普政府。一边在国会山高喊"对华脱钩",一边默许军工巨头继续买中国零件。军工复合体这群人精算得门清:用中国货能省30%成本,财报好看股价才能涨,至于国家安全?
真打仗再说吧。这种既要又要的拧巴策略,最后很可能两头落空——既刺激中国加速发展自主供应链,又让美国军工体系在温水煮青蛙中丧失竞争力。
说到底,这份报告暴露的是美国产业政策的系统性失败。从里根时代开始"去工业化",到克林顿推动全球化,再到特朗普乱打贸易战,三十年来美国政客的短视终于结出恶果。如今想重建完整军工供应链?
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