日期:2025-08-09 16:57:07
在老山轮战中,有一张令人心灵震撼的照片,名为《死吻》,背后藏着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人故事。照片中的女主人公张茹,她的经历令人感动,那张永载历史的照片究竟是如何诞生的?而张茹后来又过得怎样了呢?
照片《死吻》中的两位主人公来自兰州军区,张茹出身于军人世家,祖父曾是老红军,父母则从事航天领域的工作。为了科研工作,他们长期扎根在荒漠中,这样的环境使得张茹从小便在祖父母身边长大,祖父常给她讲述红色革命的故事和英雄主义的精神,张茹从小便立志要成为一名保家卫国的解放军战士。18岁时,张茹光荣加入了中国人民解放军,成为一名军医。随着老山前线的战斗愈发激烈,伤亡不断增加,张茹所在的战地医院前往前线提供紧急救援。
在那个战争最为紧张的时期,张茹曾连续三天三夜没有合眼,日夜为战友们输液、动手术。起初,她对战场上断手断脚的场面感到心惊胆战,但渐渐地,她开始理解并被这些战友们坚韧不拔的精神所感动。特别是当她听到昏迷中的战友们还喊着“冲啊,为战友们报仇”时,张茹深受触动。从那时起,她把每一位战友都视为自己的亲人,悉心照料他们。在战场上,她不仅在医院忙碌,还时常冒着生命危险前去前线抬伤员。曾经有一次,她和其他军医一同用担架将受伤的战友运往后方医院,然而敌人炮火突然袭来,爆炸将她和战友们震得飞了好几米。张茹第一时间冲向倒地的军医,军医用力推开她,强忍着伤痛喊道:“别管我,去救伤员,我能自救!”她毫不犹豫地跑去背起受伤的战友,冒着炮火穿越危险的战场,为了保护伤员,她奋不顾身地扑向战友,用自己的身体为他挡住炮弹。
展开剩余72%张茹曾为三名重伤战友输过血,救治过无数生命。但其中,让她终生难忘的,是一位一等功战斗英雄——赵维军。赵维军当时年仅19岁,在一次拔点作战中表现异常英勇。当时,他们的班在进攻老山某高地时,遭遇敌人的猛烈火力封锁,赵维军在危急时刻绕到敌人死角,用火箭筒摧毁敌人的火力点。接着,他和战友们用手榴弹炸毁敌人的另一处火力点,但不幸的是,敌人的反击让赵维军再次受伤,右臂被炸伤。在撤退过程中,赵维军为了保护战友,再次推开身边的同志,结果双腿被敌人炮火炸断。
当时,战地医院设在老山的一个山洞里。这个山洞隐藏得十分隐蔽,虽然潮湿,但足够容纳2000人,作为战地医院再合适不过。然而,赵维军的伤口在湿气的侵蚀下感染了细菌,若不及时治疗,他的生命将面临危险。为了将他紧急送往后方医院,部队派出了直升机,但山洞周围的复杂地形让直升机难以找到降落点。就在赵维军奄奄一息的时候,他虚弱地请求张茹:“姐姐,能帮我个忙吗?我想看看西北方向的家。”张茹泪眼朦胧地扶起赵维军,指向西北的方向:“这是西安的方向。”赵维军艰难地看向远方,泪流满面地对张茹说:“爸爸妈妈,我没有让你们失望!我想你们了……”他的声音逐渐微弱,最后请求道:“姐姐,你能抱抱我吗?我从未遇见过爱情,也从未触摸过女孩子。”张茹心如刀割,深情地将赵维军紧紧抱住,给了他一个温柔的吻。就在这一瞬间,赵维军停止了心跳,永远地离开了。
这温情的一吻被战地记者捕捉下来,记者请求张茹再次抱起赵维军的遗体并亲吻额头,这一场景最终定格为《死吻》,成为战地历史中永不褪色的画面。这张照片即使多年过去,依然深深触动人心,展现了战场上那份珍贵的温暖。
战争结束后,张茹复员并转业到西北某大学教书。尽管身处和平年代,她始终未曾忘记曾经并肩作战的战友。她和战友们发起了“老兵关爱行动”,致力于帮助那些有困难的老兵和烈士家属,传承老山精神,走访了上千名烈士家庭。每年,张茹都会捐款帮助老兵,自己捐助金额累计达到数万元。
张茹心中最牵挂的,依旧是赵维军的家人。她多次前往赵维军的家中,探望他年迈的父母,并且自掏腰包为赵维军的父母支付医疗费用,带他们去大医院治疗。每逢节假日,她总会送上补品和礼品,尽她所能为烈士尽孝,安慰赵维军在天之灵。2014年清明节,张茹和战友们一起前往赵维军的墓地祭拜她曾经挽救过的英雄。这一幕被上传至网络,打动了无数网友。
今天,祖国的繁荣与安定,离不开那些为国捧心、为国捐躯的英烈们。没有他们的牺牲与付出,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安宁与幸福。愿在这里向所有英勇的烈士们致敬!正如电影中的经典台词所说:“我们把该打的仗都打了,后辈就不再需要打了。”
发布于:天津市宏泰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